景色俊秀的嶺南名山西樵山在明代以來就一直備受文人墨客的青睞,他們在此讀書治學,也吸引著各地學子前來賞景與切碰,這使得西樵山在自然風光之上又平添一道深厚的人文景觀,也使其成為嶺南地區最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山中白云洞、碧玉洞、三湖書院、云泉仙館、石燕巖等景點,在明清時期已聞名遐邇。
明代大科書院所在的煙霞洞圖(圖源:清代劉南畬圖《西樵游覽記》)
民國時期,隨著西方旅游觀念的引入,西樵山的旅游資源逐漸被當時的縣政府所重視。1930年,縣政府計劃在西樵興筑環樵公路,使官山鎮與西樵山無縫對接,從而利于游客上山。1933年,縣政府在西樵山內擴建碧云公園。1934年,在興筑環樵公路的同時,當時的警察局也加大治安力度,保護游客出行安全。1935年,免除游客雇請小船的檢驗費,減少游客額外支出,提高了游客前來游玩的積極性。這些舉動,也讓頗具頭腦的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西樵山圖(圖源:《西樵名勝古跡考》)
1935年10月,由西樵人程孔碩編著的《西樵名勝古跡考》(附:游覽指南)出版,此書實為一本西樵景點介紹和游覽指南,部分景點介紹還配有照片。在游覽指南部分,作者列明了云泉仙館招待住宿規則、酒樓旅店名稱地址,還為游覽者規劃了五日的行程。
《西樵名勝古跡考》附游覽指南目錄
民國時期的云泉仙館(圖片來源:《新廣東》1935年36期)
該書還記載了當時西樵山周邊以旅游為中心的產業,如出行有汽車輪渡,住宿有酒店旅館,吃飯有茶居酒樓,離開時也有手信可帶,有特產可品嘗。即使簡易的醫療用品,在山中的云泉仙館也有配備,可以滿足游客的各種需求。
《西樵名勝古跡考》刊載廣告
如今,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西樵山以雋美的風光和現代化的服務時刻迎接五湖四海的來賓。南海區西樵鎮的文旅產業也在不斷升級,圍繞這座嶺南名山,形成了一系列旅游文化品牌。
西樵山下的聽音湖片區成為集文化旅游、康養旅游、美食旅游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
西樵聽音湖片區(南海年鑒社提供,攝于2022年)
南海大地藝術節已成為世界級藝術IP,自2022年11月18日以來,南海大地藝術節在西樵全域綻放。僅在為期三個月的集中活動期里,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134組(位)藝術家在西樵創作并展出73個項目,累計吸引約114萬人次前來觀看。而位于西樵山下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松塘村則成為人們領略嶺南古村風情,感受嶺南鄉愁的最佳去處。
南海大地藝術節海報(圖片來源于網絡)
(編輯: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