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記錄禪城鄉村歷史文化和發展變遷,展示禪城鄉村深厚歷史、傳統文化、黨建引領及鄉村振興重大成果,禪城區檔案館、禪城區地方志辦公室自2018年起,在禪城區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的基礎上,深挖村落特色,通過音像視頻記錄禪城區鄉村風貌、鄉情民意、鄉風民俗。近日,禪城區檔案館、禪城區地方志辦公室聯合禪城發布,繼續推出《禪城多彩鄉村》專題欄目,帶你領略禪城多彩鄉村之美!
本期
一起走進古灶村
古灶村航拍
古灶村,坐落于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中部,建村于宋末元初。走進古灶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一棟棟居民樓整齊劃一,現代廠房拔地而起,一幅和美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躍然紙上。
古韻悠然 風景如諳
碧水依依,兩岸綠意肆意生長。在古灶村,走一走那段被時光打磨得光滑的小路,看一看祠堂前往來的行人,邂逅一段悠然時光。
古北公園
據傳,古灶村因古有窯爐遺跡而得名,由招、陳、楊、區、梁、趙、羅等姓聚居,其中最大的姓氏為招姓,數百年光陰更迭,勤勞的古灶人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在古北公園的一旁,有一座招氏宗祠(貽燕堂),原建于南勝東街北側,清光緒十年(1884年)遷至現址。祠堂保存完好,整座建筑穩固,三開間三進布局,梁架結構、構筑模式以及裝飾手法等,都具有清光緒年間的風格特征。
招氏宗祠(貽燕堂)
在2009年,古灶村民集資百萬元大修,修繕后的祠堂色彩艷麗,墻上壁畫栩栩如生,雕梁畫棟彰顯著祠堂建筑的獨特文化,如今用作村民活動中心。
招氏宗祠(貽燕堂)內部壁畫、屋脊及建筑構件
黨建引領 舊村蝶變
古灶村曾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2017年前,古灶村由于村內重大事權不清晰,缺乏管用有效的治理手段,村中矛盾問題突出。知恥而后勇,2017年,古灶村進行換屆選舉,產生新一屆“兩委”班子。2018年,古灶村首次推行“先黨后村”議事制度,并作為全市首個推行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制度的示范村,全面強化了村黨組織對農村各類組織的引領作用。
2017年,古灶村進行換屆選舉
經歷涅槃重生的古灶村,如今是張槎街道樹立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標桿”。在張槎興業路邊上的古生興業園,原計劃發展汽車4S店相關產業,2013年由于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無力支付工程款和村地租,出現“房地分離”現象,成為爛尾樓。古灶村“兩委”班子成員奔走各處求破困局,最終于2020年通過司法拍賣回購建筑物,實現“房地合一”。爛尾樓現變身為產業園區,來往裝卸紡織品的車輛絡繹不絕。古生興業園的華麗蝶變,正是過去五年來古灶村產業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在黨的二十大代表,禪城區張槎街道古灶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陸秀興的帶領下,古灶村通過盤活集體資產、加強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成功躋身“億元村”行列。
佛山市奧彩紡織有限公司針織提花機
揚紅色風帆,筑基層堡壘。2022年,古灶村建設了全新的黨群服務中心,內部功能場室豐富齊全,設有服務大廳、紅色驛站、自助圖書館、三八紅旗工作室等,做到群眾辦事“一門式、一體化”,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古灶村黨群服務中心
文化共傳 和美與共
一直以來,古灶村將文化建設作為強村之本,組織村內群眾舉辦龍舟賽、足球賽、羽毛球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業余文化活動,每年常態化開展清潔家園、文明創建勸導、獻愛心送溫暖、“四點半學?!?、家庭教育講座以及特殊日大型志愿活動30多場次。
“凝聚青年力量?共創和悅古灶”2023年古灶村夏令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古灶村在2021年啟動了整村改造計劃,但并非是全盤的拆除重建,而是有計劃地留住古灶村傳統文化的“根”。
陸秀興介紹,整村改造項目特地規劃了宗祠廣場,計劃對村內古祠堂進行整體遷移保護,并打造成展示古灶歷史文化的公共空間。這一有溫度的改造方案,兼顧了“城中村”轉型發展的需要,同時讓村民留住鄉愁。
古灶村航拍
漫步村內,三三兩兩村民在小區廣場內悠然坐著,老人帶著小孩散步,一派祥和的景象。2020年,古灶村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稱號,整潔的村容村貌有目共睹。
2020年,古灶村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稱號
如今的古灶村,形成了“一雁飛,百雁隨”“拓空間,優產業”“聚民心,謀共富”的生動局面,探索打造了經濟先發地區城中村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古灶樣本”。
(編輯: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