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記錄禪城鄉村歷史文化和發展變遷,展示禪城鄉村深厚歷史、傳統文化、黨建引領及鄉村振興重大成果,禪城區檔案館、禪城區地方志辦公室自2018年起,在禪城區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的基礎上,深挖村落特色,通過音像視頻記錄禪城區鄉村風貌、鄉情民意、鄉風民俗。近日,禪城區檔案館、禪城區地方志辦公室聯合禪城發布,繼續推出《禪城多彩鄉村》專題欄目,帶你領略禪城多彩鄉村之美!
本期
一起走進紫洞村
紫洞村航拍
山水夾峙北江一路南下,在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分流以東,這里是始建于宋真宗時期的紫洞村。開村至今有上千年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革命烈士羅登賢的故鄉。一直以來,紅色基因深入骨髓,登賢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穿梭舊巷 古圩倩影猶在
由禪港西路進入紫洞村,順著一條寬約六七米的村道向里走去,步行十分鐘左右,靜謐而深邃的紫洞古圩大街,霎時令人迷醉。
紫洞圩
談起紫洞圩,很多老一輩難忘舊時那幅“清明上河圖”般熱鬧的景象。由于紫洞圩地依北江,地形獨特,水路交通方便,明末清初,紫洞圩是佛山的主要交通樞紐和重要集市,江邊平日停船數百艘,圩內有街市13條,店鋪數百間,有棉花街、打錫街、茶行街等專業街鋪,在最輝煌的時候,圩日人流量超10萬人次。此外,由紫洞鄉人麥耀千建造的紫洞艇也曾揚名海內外,明末清初,麥耀千在廣州做官,特地命人制造一艘豪華別致的船,作為返鄉來往之用。因這船經常來往于紫洞鄉,且是由紫洞人建造,故稱為“紫洞艇”。紫洞艇成為當時的潮流,富貴人家紛紛跟風仿造,商賈名流、達官貴人喜歡坐它享樂游覽。
紫洞圩相關資料
如今,紫洞舊圩已成為居民區,穿梭在紫洞古圩大街,沿途拾目皆是青磚雕欄,當鋪、茶樓各式古建筑的結構、外觀還保留得相當完好,九曲十巷,一巷一景,曾經繁華的景象,成為紫洞人心中的美好回憶。
打造陣地 傳承紅色基因
仰望古樹,高姿挺拔。古榕樹經過800余年的歲月沉淀,留下一道道年輪的印痕。時代變遷,它見證著紫洞村的發展,承載著紫洞人奮斗的故事。
古榕樹
在紫洞村,一座傳統三間兩廊青磚民居格外引人注目。這里是革命烈士羅登賢的家鄉。
羅登賢事跡展正門
出自南莊鎮紫洞村的羅登賢,是中國工人運動早期的著名領袖,東北抗日武裝的主要組織、創建者。民族危亡時刻,羅登賢等革命先烈敢為人先,不畏艱難,挺身而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之歌。
羅登賢烈士銅像
為弘揚羅登賢烈士的革命精神,2017年,禪城區、鎮、村三級聯動在羅登賢故居原址建成羅登賢事跡展,成為禪城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紫洞村又先后建設“紅氧吧”、紅色記憶長廊、羅登賢公園等紅色教育基地。
干群同心 邁向全域振興
“作為羅登賢的家鄉人,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弊隙创妩h委委員、村委委員李波說,十年來,村“兩委”團結帶領干部群眾昂揚奮進,大力發展鄉村文旅和創意產業,集體經濟總收入和人均分紅均增長超2倍,曾經外出打拼的年輕人有很多都陸續搬回來了。
洪拳文化
此外,紫洞村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人居環境整治領導工作小組,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黨員、村民代表、群眾同心協力,掃除黑點美化家園,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中環境更加宜居。2022年,紫洞村獲評“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漫步在紫洞村,村前屋后的墻繪不僅成為點綴人居環境的亮麗風景線,更是紫洞村千年文脈的重要見證。
紫洞村墻繪
為延續歷史根脈,讓村民留住記憶、記住鄉愁,紫洞村還深挖黃皮文化、洪拳文化、龍舟文化、龍獅文化,激活紅色資源,打造紫洞古圩及三華羅氏大宗祠等古跡建筑精品路線,探索“紅色文化、特色古建、鄉村文化”于一體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推動千年古村文化振興。
黃皮文化
如今的紫洞村,正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加快推進“百里芳華”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繼續書寫新時代的傳奇故事。
(編輯: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