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我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防范網絡電信詐騙、信息泄露、人臉信息過度采集、惡意軟件等帶來的風險。你有哪些方法和途徑,可以提高個人網絡安全意識?你認為,怎樣做可以避免人臉、指紋等個人信息被泄露?歡迎支招~
《大山小議》第129期精選留言獲獎名單:
@麥兜、@一只正在上樹的豬、@大豐歌、@花生、@月季、@梁可可.eg、@小眼睛看大世界、@大眼仔、@旺兒、@花姐、@jianyi、@lelales、@Peabody、@Wing、@艷陽天、@中言、@tale、@n+1=1n=0,1,2,3...、@有溫度的表達、@菜小菜、@璸、@Ber仔、@安、@天行健、@GD-William、@NONE、@Hixing、@周方元、@老梅、@童其君、@高山低谷、@星光、@蔡、@海洋之心、@楊宇強(小強)、@少喝奶茶、@Chloe、@Anna、@華英雄、@陳同學_、@小朋友、@徐樹柏
恭喜以上網友的留言獲選為優秀留言,獲得稿費30元~
集贊有禮中獎名單:
@旺兒、@Ymun、@玲玲,恭喜以上網友獲得10元獎勵~
部分獲獎優秀留言節選展示:
1、@有溫度的表達
老人和孩子防范意識比較淡薄,是騙子“青睞”的對象,建議這類群體在收到不明短信或消息時,最好不要搭理,實在搞不清真偽,又怕耽誤正事,可以同家里人商量一下,和他們溝通,千萬不可自作主張,一旦將錢財匯出,就會比較麻煩。遇事不慌,提前交流,只要我們都提高防范意識,騙子得手機會還是非常渺茫的。
2、@月季
監管部門應該用老人和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加強網絡信息知識和安全宣傳,更重要是教會大家理解網絡運作的思維模式。網絡上很多假信息,涉及大額資金問題必須咨詢你的家人。制作典型保健品受騙、游戲充值套路的案例視頻或微電影,公開播放,增加傳播度。制定相關規章,酒店等企業如果發生信息泄露,企業本身也需要承擔信息泄露的部分法律責任,倒逼企業加強自身信息安全防護。
3、@璸
提高個人防護意識,日常中應該多注意:一是盡量不連接公共場所的WIFI密碼,公共場所人多繁雜,如果有人使用黑客軟件侵入了這個局域網,通過這個WIFI控制你的手機將會是輕而易舉,并且你會渾然不覺。二是不要點擊來源不明的鏈接。若是好奇點了某些盜取信息或者病毒鏈接,就很危險了。
4、@Ber仔
監管部門組織電信運營商開發相應的攔截軟件,各大運營商共同開發與維護反詐騙信息庫,制定反詐騙規則,每個運營商對信息庫動態查詢并且實時攔截可疑號碼,直接挽回經濟損失;可以適當組織企業與個人參防詐騙宣傳活動,觀看防詐騙影片;企業的計算機安裝防火墻以及定時備份異地數據庫,一旦被病毒木馬勒索能及時恢復生產數據。
5、@安
提高個人信息保護,可從幾點出發:1.使用強密碼或者生物特征認證身份,例如用大小寫字母、數字、特殊符號組合為強密碼。2.定期更新手機、電腦的操作系統,安裝“國家反詐中心”軟件。3.不在陌生網絡、電腦登錄個人賬戶。4.接到陌生電話,要求提供短信“驗證碼”,及時掛斷并且向親人或者警察求助。5.多關心家中的老年人,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
6、@天行健
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對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APP也進行了多次點名并要求整改,但是相關問題仍然屢禁不止。建議進一步完善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推進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持續加強日常監督和打擊、懲治力度,切實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同時,要加大對群眾的信息安全教育和防范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廣大群眾的安全意識,進一步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
7、@面包
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數據安全管理:一是加強網絡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貫;二是完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壓實主體責任;三是加強數據安全檢查力度,圍繞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安全責任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工作落實情況等進行檢查;四是加強對數據安全的監管保護,提高數據擁有者、用數者的安全意識;五是加強數據安全的“技防”,可建立數據防泄露、安全事件溯源、大數據安全態勢分析等多維度技術防護體系;六是加強風險評估及應急處置,建立風險評估、信息共享、數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
8、@GD-William
平時看到一些關于電信詐騙的案例,可以多分享給老人看看,提高其警惕。給手機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不要隨便接聽或相信陌生來電。對支付賬戶設置一定限制,特別是網上轉賬渠道,防范于未然。對于一些難以判別的信息內容,尤其是談到錢的,讓老人家第一時間先聯系家人,形成了先問問家里人的習慣,這相當于是多設了一道保障。
9、@大眼仔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維護法治,才能根本解決網絡數據安全問題。對一個騙子的容忍,就是對所有受騙者的殘忍。法律和規章應該把網絡信息安全的責任壓在騙子身上,從違法源頭限制個人信息非法獲取。作為家里的中生代,對當下社會情況和電子操作最熟悉的人,我必須為家人的數據安全把關,幫父母把技術關,幫小孩把金錢關,手機重要個人信息和大額資金處理必須經過我的操作或授權,這樣會比較放心。
10、@NONE
企業對掌握的個人信息負有安全責任,應當事先做好各項網絡安全工作,完善信息保護制度,配套獨立系統用于保護用戶數據。定期開展網絡風險評估,加強技術手段和技術安全措施,定期更新防控系統,進行補丁修復和使用反惡意軟件檢測系統。當用戶的個人信息泄漏時,企業要及時履行補救措施和報告義務,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立即向準予企業許可或者備案的電信管理機構報告,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版權聲明:留言均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涉及版權問題均由留言者負責。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