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住廣州的龐女士(化名)帶著一面錦旗來到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鞏維進的辦公室。據了解,龐女士在一次常規體檢中發現患了丙肝,經體檢機構的醫生推薦,她來到醫院感染科就診,經過三個月的治療,現在一切結果顯示正常,臨床治愈。
“我特別感謝鞏主任和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非常的細心、負責,把患者當成家人一樣,特別是鞏主任,每次我有什么疑問發消息他都是及時回復。他的醫術非常好,而且一直跟蹤我的病情,三個月治愈了我的丙肝,我非常感激!”龐女士說道。
感染科主任鞏維進表示,丙肝治愈率幾乎達99.5%以上,患者一定要根據醫生的診斷配合治療。此外,針對丙肝,廣大市民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從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發展,守衛我們的生命健康。
困擾龐女士的丙肝到底是什么?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患有乙肝或丙肝的人數已超過3億,每年造成約130萬人死亡,現丙肝已呈全球流行性病態趨勢,極大地危害了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什么是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Hepatitis C),是能夠引起肝炎的病原體,它是一種RNA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如飲酒,勞累,長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藥物等,會促進病情的發展。
醫學上通常將丙肝病毒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丙肝病毒感染起病隱匿,且疾病進展緩慢,可在人體內潛伏10至20年。當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其中20%至25%的丙肝感染者能夠自發性痊愈。
但是由于丙肝病毒感染起病隱匿,一般人感染之后沒有臨床癥狀,往往進展為慢性期,常常在體檢或有慢性肝炎的臨床癥狀后才被診斷出來。而一旦到了慢性期以后,就很難自愈了。
因此,有75%至80% 的感染者無法依靠自身免疫清除病毒,會逐漸演變成慢性肝炎。約5%—15%患者發生肝硬化,每年約1%—4%的丙肝患者罹患肝癌。如果不經過治療,丙肝病毒便會終生存在人體里面。
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
1、血液傳播
包括輸血及血制品傳播,比如血液透析,以及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還有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手術器械、產科接生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的剃須刀、牙刷、削腳刀、刮臉刀、紋身和穿耳洞等行為也是潛在的經血傳播方式,靜脈注射毒品的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的注射是目前最新發現的主要傳播方式。
2、性接觸傳播
與丙肝病毒感染者發生不潔性行為也可能被感染。
3、母嬰傳播
丙肝病毒陽性的母親分娩時,將病毒傳播給嬰兒的幾率高達4%-7%。
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擁抱、打噴嚏、咳嗽、食物、飲水,以及共用餐具和水杯,對于無皮膚破損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播丙肝病毒,無需過分擔憂。
丙肝發病癥狀有哪些?
丙型肝炎的潛伏期為2周至6個月,一般在感染后1周至2周即可在感染者體內檢測到HCV。其臨床癥狀一般較輕,隱性感染及無癥狀慢性丙型肝炎多見。
40%~75%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無癥狀;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表現視病情輕重而定,可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
典型癥狀
1、急性丙型肝炎
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表現為隱匿性感染。若有癥狀則以全身乏力為最主要表現,還可出現食欲下降、惡心、腹脹、右季肋部疼痛等臨床表現,少數伴有低熱,輕度肝腫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脾腫大,少數患者會出現黃疽。
2、慢性丙型肝炎
大多數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無癥狀或有非特異性癥狀,例如慢性疲勞和抑郁。其癥狀通常是隱匿性的,進展緩慢,一般在獻血或體檢時發現。
提醒
由于對丙肝的認識不足,很少有人主動去查丙肝抗體。想要及時發現丙肝,專家建議平常在查肝功能、查乙肝兩對半的同時要查一下丙肝抗體。
關于丙肝的篩查方式
丙肝的篩查包括:抗體檢測、核酸檢測、肝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診斷丙肝,主要通過抽血進行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
1、抗體檢測
如果在血液里找到免疫系統針對丙肝病毒產生的抗體,就能說明感染丙肝病毒了。
如果抗體檢測呈陰性,也不能排除患有丙肝的可能。因為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最快2周才會出現抗體,所以早期容易漏診。
2、核酸檢測
丙肝病毒核酸就是丙肝病毒RNA。要是在血液中找到丙肝病毒RNA,可以確診丙肝病毒感染。
確診感染丙肝病毒后,一般還需要做肝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以了解肝臟損傷程度、有沒有發生癌變等情況。
(編輯:歐肖鈺)